top of page
作家相片Stone Shek, MSST & STAoHK

再見止痛藥

已更新:2023年5月5日

止痛藥我需要用到嗎

不少病人都會問到,究竟止痛藥對復原有幫助嗎?

對於這個問題,我只能夠說止痛藥會刺激身體的生理變化。而選擇使用藥物止痛與否之前,應先了解疼痛背後的原理,才可決定不同狀況下的應用。



疼痛的定義

根據國際疼痛研究協會(IASP),疼痛是一種伴隨:

  • 實際的組織損傷 (actual tissue damage)

  • 潛在的組織損傷 (potential tissue damage); 或

  • 任何類似損傷的應急反應 (resembling that associate with tissue damage)

所致的 不愉快感受知覺體驗 (sensory experience) 和 情緒情感體驗 (emotional experience)。


這個廣受醫學界認可的定義,有一個常被忽略的重點:

傷害覺(nociception) ≠ 疼痛(pain)

組織損傷理所當然地會導致 #急性疼痛 反應(acute pain):

  • 傷害覺的比例較高,因此也稱為傷害性疼痛(nociceptive pain)


#慢性疼痛(chronic pain)的傷害覺(nociception)較低,可分為神經病理性疼痛(neuropathic pain)及可塑性疼痛(nociplastic pain):

  • 神經病理性疼痛 是指存在神經系統損傷的疼痛反應,例如脊椎受傷、中風、化療等神經性病理。

  • 可塑性疼痛 是指沒有實際或潛在組織損傷及體感系統(somatosensory system)疾病或受損的情況下,感受到的疼痛體驗。問題來自中樞神經系統的敏化作用(sensitisation),亦是大腦過分保護身體再次受到類似或相同受傷機制影響的反應



藥物抑制不同疼痛的有效性

藥物對於制止傷害性疼痛相當有效(但過分抑制發炎,有機會影響傷口癒合質素,下回再作分解)。對於神經痛,使用藥物並不完全有效,需要配合其他治療及生活轉變。

最常見的可塑性疼痛,藥物通常無法完全處理疼痛症狀而且效果短暫,必須處理中樞神經敏感反應,亦即是重新感受和認識身體感覺才可以長久消除痛症。





: 文章以疼痛科學及運動治療原理為基礎,不可以取代醫療人員的臨床專業判斷。如疼痛問題持續,應及早咨詢專業醫療人員,制定個人化的疼痛管理及復康計劃。



參考書籍及資料來源:

  •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(IASP)

  • The Pain Free Mindset: 7 Steps to Taking Control and Overcoming Chronic Pain by Dr Deepak Ravindran

  • Pain is Really Strange by Steve Haines

  • 台大醫院、台灣疼痛醫學會(學術及中文翻譯參考)

コメント


bottom of page